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对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重要性探究

日期:2019-03-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李思琪点击:5332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摘要」困难职工精准识别是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首要关键,也是最基础的工作。通过精准识别,让困难职工建档有据可依,从而分析出困难职工的致困原因和脱困需求,做到底数精准、原因精准、施策精准、解困脱困精准,真正实现分类帮扶,因困施策。反之,如果精准识别基础打不好,识别不精准,就无法制定有效可行的政策措施,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就无从谈起。

「关键词」困难职工精准识别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困难职工档案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中,城市困难职工要实现“两有五保障”的目标,到2020年同步实现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让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就加大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和保障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中华全国总工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总工发〔20167号文件),意见中指出,认真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 要求,把精准贯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全过程。精准识别是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首要关键,也是最基础的工作。通过精准识别,让困难职工建档有据可依,从而分析出困难职工的致困原因和脱困需求,做到底数精准、原因精准、施策精准、解困脱困精准,真正实现分类帮扶,因困施策。反之,如果精准识别基础打不好,识别不精准,就无法制定有效可行的政策措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根本无从谈起。

一、困难职工建档的对象范围

符合具体建档条件的困难职工,包括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意外致困户三类;已加入工会组织的困难农民工参照困难职工标准建档。

(一)低保户

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救助后仍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以及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但尚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职工家庭。

(二)低保边缘户

家庭月人均收入虽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低保线上浮50%以内),但由于本人或主要家庭成员患病、子女上学、残疾、单亲及其它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三)意外致困户

因职工本人或主要家庭成员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3倍以内(含3倍)的。

二、 深刻认识困难职工精准识别的重要意义

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存在个体差异,每户家庭由于遭遇的不同,其致困原因和困难程度存在特殊性和差异性;同时,困难持续的时间还有长期和短期的区别。因此,困难职工精准识别这项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困难职工致困原因的多样性

在档困难职工的致困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困难程度也有所不同,以楚雄市为例,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一是下岗失业造成家庭失去收入来源给家庭造成经济困难;二是患重大疾病,如癌症、白血病,尿毒症,个人自付的医药费用开支巨大,家庭收入难以负担支出,因病致困;三是由于子女上大学,每年学费、生活费用上万元,给一部分职工家庭造成经济困难;四是由于单亲、残疾、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因素使收入较低职工家庭陷入困境。

(二)精准识别方能规范建档立卡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困难职工建档标准。2018年云南省总工会组织开展了建档立卡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要求 “用‘绣花’的功夫,做到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留后患,确保‘回头看’工作精准率达到100%,实现错评率、漏评率、错退率、漏退率为零。”

只有深入到困难职工家中,通过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全面细致祥实地掌握困难职工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严格按照建档标准进行核查,才能达到“建档标准”精准,“困难类别”精准,“档案识别”精准。

(三)精准识别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精准识别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后,对于脱困的困难职工按要求进行脱困操作,对于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应按照“应建必建”的原则及时建档立卡;同时,对建档立卡困难职工进行档案动态管理。每户在档困难职工都有对应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信息同步更新,根据档案信息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做到了“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正是精准识别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采集了祥实的基础数据信息,才让其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三、当前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精准识别的具体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亟待我们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方法方式,认真研究解决。

 (一)入户调查精准识别不深入不扎实

由于对困难职工精准识别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入户人员调查不认真不细致,加之部分困难职工本人不配合,给入户调查带来很多困难,无法精准详实地掌握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情况。精准识别过程不扎实、调查入户不深入,导致困难职工致困原因不清信息数据不准,影响了进一步地评议建档工作,使帮扶需求定位不准确,就难以做到精准施策。

(二)致困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困难职工的致困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大部分困难职工的致困原因不是单一的一种,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还有一些致困原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以楚雄市为例,在档的90户困难职工中,致困原因为本人下岗失业的有64户,占总户数71.11%,在这64户的困难职工中同时存在子女上学或本人直系亲属患大病,又或者本人、家属残疾的情况,有8户在档困难职工存在3个致困原因,既是下岗失业,又属本人或家属患病或残疾,同时还有子女正在上大学。部分困难职工最初建档的致困原因是下岗失业,随着时间推移,被诊断为患大病等,致困原因也就随之改变了。因此,困难职工致困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极大地增加了精准识别的难度。

(三)部分职工不如实填报家庭经济状况

部分职工存有争当困难职工的心理预期,谎报家庭状况,把自己的家庭描述的异常困难。在与入户人员交谈中,避重就轻,一味强调甚至夸大自身困难,刻意隐瞒家庭财产和收入情况,给精准识别入户调查制造了许多困难和障碍。           

四、加强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工作的思考

笔者认为,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治疗是加强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工作的必由之路,甚至是做好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要举措。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千方百计凝聚共识

各级工会要提高站位,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作为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好落实。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多渠道核实困难职工家庭状况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深入核查困难职工状况,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动,特别是加强与民政、住建、交通、人社等部门的协作,加大困难职工家庭信息数据比对共享力度,核查困难职工家庭的低保领取情况、不动产权所有情况、机动车辆所有情况以及各项保险,就业用工情况;同时深入困难职工家中,实地走访座谈,查看调查困难职工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和特殊困难,兼顾共性与个性问题,综合分析各方面数据信息,全面客观准确地为困难职工的建立到户档案和电子信息,为困难职工精准帮扶甚至脱困解困打好坚实基础。

(三)着力于致困原困与帮扶需求一一对应

在准确翔实地掌握困难职工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对致困原因和帮扶需求进行实事求是地对比分析,把致困原困与帮扶需求进行一一对应,对困难职工的致困原因和帮扶需求进行集体讨论、研判,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两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实事求是地对比分析出困难职工情况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困难职工的主要致困原因和次要致困原因,制定关联度较高的帮扶需求,为确立成效性强的帮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合力加强困难职工档案管理

一是各级工会联动,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明确困难职工所属单位责任,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和档案管理工作;二是要认真扎实地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对困难职工申报情况进行层层核查,严守建档标准,不随意降低或提高建档标准,既不把不符合条件对象纳入档案,也不把符合条件的排除在外,严格建档标准,分层建档;三是切实加强建档立卡困难职工档案动态管理,对工作状态、收入情况、家庭情况等重要信息发生变化要及时更新备案,做到一月一更新、一季一核查。

(五)加强宣传引导

 要通过主流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合力宣传解困脱困政策要求、工作进度、典型经验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大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良好氛围;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困难职工思想引导和教育,提高困难职工改变现状的意愿,真正激发困难职工通过诚实劳动、敬业自强来解困脱困的内生原动力。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工会帮扶工作文件汇编[Z].20181-152.

2]云南省总工会.云南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政策选编[Z].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4451

3]石爱萍.新形势下加强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工会论坛,2012,18(4):37-38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