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楚雄市总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纪实

日期:2023-09-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王娇杨点击:1405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为积极响应全国总工会《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持续落实“县级工会加强年”工会组织功能提升行动。今年以来,楚雄市总工会持续开展新就业形态企业建会入会工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数量持续增加,对工会组织的认同度、归属感进一步提升。

一、强化思想引领,打牢建会入会思想基础。一是调研摸底,宣传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深入企业宣传宣讲、发放资料、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等方式,宣传建会入会“十大好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等知识,增强加入工会组织的吸引力,让企业逐渐认识到,成立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激发职工劳动热情、促进企业全方位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普及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累计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6场,参与人数约400人,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接受公益法律咨询50余人次。三是开展劳模先进事迹进企业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培训、技术创新等竞赛活动中发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以示范引领增强向工会组织靠拢的行动力。

二、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工会工作基础。一是推动新就业形态群体建会入会工作扎实开展。认真指导企业建会入会工作,确保入会工作清晰、建会流程规范,并持续跟进工会法人资格证书办理、工会账户开通等环节,确保工会工作正常开展。今年已指导楚雄顺通交贸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市农机化汽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等9家新就业形态企业成立工会。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带工建工作的意见》,坚持主动求变,让工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和充满活力,深入30余家企业及基层工会开展调研指导,协调解决问题50余个。

三、强化阵地建设,打通吸纳入会最后一公里。一是坚持建会与建“家”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指导帮助新建会的新就业形态企业打造“职工之家”,让广大职工能够就近、便捷地享受到“家”的温暖,今年已打造云南芙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会、云南新世纪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6家工会的“职工之家”。二是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好、管好、用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的工会驿站,大力解决广大户外工作者饮水用餐不便、工间休息难、权益维护难等问题。今年新打造星级工会驿站9家,在9月底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目前工会驿站已成为户外劳动者的“充电站”“加油站”“补给站”和职工维权的“服务站”。

四、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查缺补漏,全面落实。对全市现有百人以上企业及新就业形态企业进行摸排调查,对未签订集体协商合同的企业及时指导规范签订集体协商合同。目前,楚雄市内100人以上已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合同签订率达90%。二是明确重点,巩固提高。针对我市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生物医药、新业态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台账、座谈交流等方式,重点检查企业集体合同所明确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的落实情况,对交流座谈中企业和职工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对检查过程中企业存在的用工问题给出专业的意见建议,有效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工会力量。

五、强化普惠服务,形成服务职工良好格局。一是不断深化“威楚工惠”品牌,深入开展普惠服务职工行动,及时为新成立工会的新就业形态企业送上工会温暖。开展“工会温暖进万家”送清凉慰问活动,共筹集送清凉资金13.4万元,慰问一线职工、新就业形态企业职工、农民工670人(次);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符合资助条件的新就业形态企业等困难职工子女15人发放助学金9.31万元;以“三心”服务切实做好女职工“两癌”筛查工作,以“宣传+服务+问效”的方式,加强女性健康知识普及,累计为1000余名非公企业及新就业形态企业女职工提供服务。二是依托工会驿站设立“楚雄市总工会职工维权服务站”,关心关注货运、网约车、快递、外卖配送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具体困难,联合律师事务所、法院,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浓厚氛围,增强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安全感。

下一步,楚雄市总工会将持续落实新就业形态群体建会入会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云南省第十三次工代会精神,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大力实干担当,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有效覆盖,引导新就业形态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使工会组织在新就业形态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